一、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虽然这是人所共识的问题,但它们的区别在哪,不同点又在哪?对此可能就有些模糊了。从对疾病的认识来说,西医的根蒂在辨病,而中医的根蒂却在辨证,这其中有根本性的区别。西医辨病是通过对某病和某病原体的研究,从而得出治疗方法——或抗菌、或抗病毒等等。中医辨证却是通过对证候的分析,从而得出医治的方法——或清热解毒、或扶正祛邪等等。因此,运用中医中药也不能像西医那样,把药物简单的分为病毒类和细菌类从疾病的痊愈来说,西医讲的是消除症状(不管对于其他器官的损伤),中医说的是整体痊愈。
 
二、中药:什么是中药,中药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而应用的天然药物,如植物类药和动物类药等。中药与可食用类动植物相比有它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中药更具有药效作用,也是偏性。而所谓偏性即是药物的本性,也是疾病治疗作用的根本。中医运用药物的这种偏性,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再者,现在有许多针对中药药物的分析,包括化学的和微生态的,亦即某单味药对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分析等等。在此,大胆地说一点,其实这些是不符合中医真谛的,研究可也。比如就以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为例,中医师不可能罗列一些经体外实验对大肠杆菌有效的药物而去组方。相反,一些优秀的方剂,体外实验和治疗结果不一定相符。
 
三、方剂:何谓方剂,方剂即是中医师通过辩证而对药物的遣用和选择,是对疾病治疗的物质条件。方剂大体上说有两个概念。一是基础方,是历史流传至今的、对一些通病有很好治疗效果的方剂,是经典的方剂。对这些方剂的实际应用,大都也是加减运用。二是验方,是针对疾病症状有效果的药物组合。其实,能够被称得上方剂的仍是其一,其二只能为处方,是临时消除症状的一种举措。对于方剂的运用,其前提是辨证,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方剂才是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否则适得其反。比如治疗风寒表实证的麻黄汤和外感风热的桑菊饮等。这就是说,先有证而后有方,无证则无方。
 
四、中医理论:鉴于对以上的了解,应该清楚中医理论的重要性。中医理论包含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鉴于篇幅,这里只作介绍。而方剂学是中医理论之外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与中医理论紧紧相连的。所以,脱离了中医理论,方剂也即无意义。
 
在现今禽病的临床上,中药的运用也呈上升趋势,而且还大有发展空间。但是,就禽病而言,还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理论体系,所应用的组方也大都是沿用了人医的方剂。由于没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论,所以对中药的认识仍然摆脱不了西医理论的束博,以至于所有运用中药的单位或个体,一直固有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观,特别是一些生产单位的宣传,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走出这种误区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所有使用者的正确指导。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