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鸭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二、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黄病毒主要经节肢动物,例如蚊和蜱等 传播。在黄病毒属的60多个成员中一半由蚊传播,11个由蜱传播,其余的媒介尚不清楚。本病毒具体传播媒介不明。
由 库蚊传播的病毒(如日本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常以鸟类为宿主,以引起脑炎的为典型症状。由 伊蚊传播的病毒常以灵长类动物为宿主,与出血性疾病相关(如登革病毒)。
关于本次在鸭上传播的鸭黄病毒,病毒学家,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的访问学者Ernest Gould表示,由蚊子造成的传播不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并指出这种病毒传播期间的温度变化与由蚊子传播的其他黄病毒并不一致。(鸭子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开始患病,而推测起来,蚊子种群在此时还很虚弱,而疾病的暴发则会一直持续到秋季。)
三、易感动物
根据报道可以推测基本感染所有产蛋鸭包括北京鸭和麻鸭,番鸭除外,具体原因不明。产蛋鸡也可能被感染。
四、症状及剖检
病鸭临床上早期为表现为不爱下水,产蛋轻度下降,采食量下降,逐步发展到高热、运动障碍,食欲废绝、产蛋下降甚至停止,死亡率可达5%~10%。
解剖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淤血,表面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卵巢发生出血、萎缩、破裂,输卵管有粘液等眼观变化。
五、防治
1、关于疫苗
由于属于新发现病毒目前还没有可用的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从发病情况看有的养殖户损失小有的大。而损失大的主要存在于鸭正常常规疫苗防疫不严格。如鸭瘟、鸭肝、鸭流感等基础疫苗防疫跟不上。而本病的发生是否和鸭常规疾病之间协调目前不清楚。但是做好基础防疫工作非常关键。
3、药物预防和治疗
从临床看目前一般化学药品很难做到杀灭病毒,而临床常见一些中草药制剂在本病的防控上有一点积极作用。因为抗病毒化药只可抑制病毒增殖与扩散,并不能阻止病毒感染,对病毒不起决定性的治疗作用,化药常在杀灭病毒时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损伤。
抗病毒中药通过“祛邪”、“扶正”抑杀病毒对感染性疾病有其自身的优势,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全方位对付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以用“法正”或者“绿源泰清瘟解毒口服液”。根据发病的情况看主要损失为肝脏和脾脏,发病从春节向夏季开始。根据中医讲春季主肝,夏天主脾胃。从气候变化特点看属于寒热往来。因此组方以轻泻肝火、健脾为主。临床用“茵陈木通散”或“杨树花口服液”给鸭拌料有一定的意义。而从实际预防控制看饲料单独添加白术、水飞蓟素、仙人掌、白花蛇舌草等对发病有所减轻。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