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球虫病
1.1禽球虫临床特征
1.1.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翅下垂、羽毛松乱;
1.1.2贫血、鸡冠苍白;
1.1.3排出橘红色、咖啡色或血性粪便;
1.1.4瘫痪、最后衰竭死亡。
1.2禽球虫大体病变
1.2.1肠管变粗;
1.2.2浆膜面可见出血;
1.2.3肠腔内有大量血性内容物;
1.3鸭球虫的用药原则
1.3.1杀球虫—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甲基三嗪酮。
1.3.2止血生血,修复损伤肠黏膜—球虫感染易导致肠道黏膜毛细血管破裂、血便及肠黏膜损伤,需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3、肾上腺素色腙,生血药如VB12、叶酸,肠黏膜损伤组织愈合药如VA、西咪替丁、蜂胶等。
1.3.3抗炎,抗过敏—维生素B6,扑尔敏。
1.3.4止泻—扑热息痛,硫酸新霉素。
1.4鸭球虫的参考配方
1.4.1杀球虫—磺胺喹恶啉 20克、甲氧苄啶4克。
1.4.2止血生血,修复损伤肠黏膜—维生素K3 0.5克、肾上腺素色腙1克,西咪替丁0.5克。
1.4.3抗炎,抗过敏—地咪钠15毫克。
1.4.4止泻—扑热息痛20克。(磺胺喹恶啉可溶性粉,150千克饮水)丙二醇30毫升+乙醇7.5毫升,加热至80℃,加入甲氧苄啶4克。
2、肠毒综合征(魏氏梭菌)
2.1具体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病鸭虚弱、站立困难、卧地不起,肠管扩张、肠壁坏死、失去弹性,空肠及盲肠黏膜坏死,病鸭肠管粘连、盲肠和回肠变黑,直肠和盲肠黏膜坏死、形成假膜,卵巢出血坏死、肠黏膜假膜样坏死,卵泡充血出血、输卵管出血性坏死;腹腔呈污绿色,内有出血性腹水,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黏膜出血性坏死。
2.2肠毒综合征用药原则
2.2.1抗厌氧菌用克林霉素或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或甲硝唑或氟苯尼考,重症再加左旋氧氟星;
2.2.2修复损伤肠黏膜—肠黏膜损伤组织愈合药如甲溴酸东莨菪碱等。
2.2.3抗炎,抗过敏—维生素B6,扑尔敏。
2.2.4止腹泻用硫酸新霉素加扑热息痛。
2.3肠毒综合征参考配方
2.3.1抗厌氧菌用氟苯尼考5克(二甲基甲酰胺)、非水溶TMP1.25克(丙二醇、乙醇);2.3.2修复损伤肠黏膜—甲溴酸东莨菪碱10毫克。甲硝唑5克(乙醇)。
2.3.3助溶剂:二甲基甲酰胺8毫升,丙二醇16毫升、乙醇76毫升。(氟苯尼考溶液100千克饮水)。
3、禽霍乱
3.1具体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白色或铜绿色稀便,呼吸困难,摇头企图甩出喉头黏液,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肝脾肿大,肠道出血严重,卵泡出血破裂,肺炎,关节炎,脂肪变性。
心冠状脂肪和心脏出血,肝脏有针尖大小坏死点,十二指肠黏膜有大量出血点,肠道外观变红,腹部皮下脂肪出血。
3.2禽霍乱病的用药原则
3.2.1杀菌—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四环素类(强力霉素)、磺胺类(磺胺五甲氧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等)。
3.2.2止泻—扑热息痛,硫酸新霉素。
3.2.3减轻肠毒素的毒性—盐酸小檗碱(还杀弧菌)
3.2.4抑制肠黏膜分泌—氯丙嗪(腹泻早期用1~4毫克/千克)
3.2.5口服补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1000毫升饮水。
3.3禽霍乱病的参考配方
3.3.1杀菌
3.3.2止泻—扑热息痛20克。
3.3.3减轻肠毒素的毒性—扑尔敏0.5克。
3.3.4抗结粉及载体(痢菌净可溶性粉, 100千克饮水)
痢菌净5克、水杨酸钠10克、丙二醇15毫升+乙醇5毫升加热至80℃加入非水溶TMP2克,其他依次加入。
4、禽沙门氏菌
4.1具体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1~3周龄雏禽,白色、糊状、偏稀,下痢,有神经症状;肝肿大,白色有坏死点;肠黏膜充血、出血、有白色坏死点或呈糠麸样坏死,肠内形成栓子。
4.2沙门氏菌病的治疗原则
4.2.1杀菌—头孢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氯霉素类药(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
4.2.2止泻—扑热息痛,硫酸新霉素。
4.2.3修复黏膜系统—黏膜损伤组织愈合药如维生素A、西咪替丁、蜂胶等。
4.2.4保肝利胆—维生素B1、B2、B6,葡醛内脂等。
4.3沙门氏菌病的参考配方
4.3.1杀菌—蒽诺沙星钠 10克、乳酸TMP 2.5克、多粘菌素E 2.5克。
4.3.2止泻—扑热息痛20克。
4.3.3减轻肠毒素的毒性—扑尔敏0.5克。
4.3.4保肝利胆-葡醛内酯3克、维生素C 20克、维生素B13克。
4.3.5修复黏膜系统西咪替丁4克。
4.3.6抗结粉及载体(蒽诺沙星钠可溶性粉, 100千克饮水)100毫升:乳酸0.9克、 PVPK17、乙醇5毫升、甘油5毫升。
5、鸭病毒性肝炎
5.1具体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痉挛性蹬踏,濒死期神经症状;死后角弓反张;腿部肌肉出血;胰腺出血呈粉红色;肾脏出血;肝脏淤肿大,表面有大量出血斑;肝表面大量出血斑,肝变黄色;胆囊扩张;脾脏肿大出血;心肌坏死色泽变淡。
5.2鸭病毒性肝炎用药原则
抗病毒用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干扰素、转移因子、西咪替丁、双咪达莫;
防继发感染用头孢哌酮;
加强肝组织再生用去氢胆酸;
防毒素进入肝脏促毒素排除用葡醛内酯;
恢复肝上皮细胞完整性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
注:早期接种弱毒苗效果不理想,出壳后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或普利特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5.3鸭病毒性肝炎参考配方
5.3.1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1~2毫升+转移因子0.5毫升 /只;
5.3.2口服给药:
5.3.2.1防继发感染用头孢哌酮4克;
5.3.2.2抗病毒:西咪替丁4克;
5.3.2.3防毒素进入肝脏促毒素排除用葡醛内酯2克、地塞米松30千克;
5.3.2.4解热镇痛:扑热息痛20克;
5.3.2.5恢复肝上皮细胞完整性用维生素C20克、维生素B1 2.5克等。 (电解多维100千克饮水)。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