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以气管啰音、咳嗽、打喷嚏、支气管堵塞为特征。可引起鸡的体重下降、料比增加、混合感染以及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等,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传支血清型众多,难以防控,本文就传支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探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原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图示棒状突起
一、分类: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二、形态学: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呈圆形至多边形不定,病毒有囊膜 ,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直径为80-120nm,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表面有棒状纤突,长约20nm。IBV纤突的排列不如副粘病毒的杆状纤突那样紧密。多数情况下,能够观察到的RNP是直径为1-2nm的索状物,但偶尔也能见到直径为10-15nm的卷曲结构。不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蔗糖梯度中的密度是有差异的。纤突成份齐全的病毒粒子密度为1.18g/ml,而纤突少一些的病毒粒子密度可降低至1.15g/ml。进行病毒离心时,离心力最好不要超过100000g,否则会导致纤突丢失,或者至少容易丢失构成纤突蛋白大部分球状顶端的S1亚单位。
三、化学组成:
基因组全长约27-32kb,主要编码4种结构蛋白:纤突蛋白(S),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小包膜蛋白(E)。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 蛋白)上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受体(ACE2)蛋白结合;在S蛋白S1和S2亚基间存在Furin蛋白酶切割位点。S1蛋白与病毒感染性、致病性、毒力、组织亲嗜性相关,可以使病毒吸附到细胞,能诱导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免疫;是决定血清型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是变异性最大的基因,核苷酸差异性可达50%以上。依据S1基因全长测序可以将传支病毒分为2大群(Ⅰ群和Ⅱ群 S1 基因同源性低于70%),29个谱系(基因型),我国有9个基因型报道。我国主要流行毒株主要是Ⅰ群,Ⅱ群近几年才分离到。血清学多:我国至少4种血清型,H120,4/91型,QX型,TW1,TW2,近几年国内有报道基因Ⅵ和NR22型传支。
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IBV对温度敏感,56℃15min和45℃90min可灭活大部分IBV。感染性组织在50%甘油中保存良好,春季IBV可在户外存活12天,冬季为56天。
冻干的感染性尿囊液经真空密封后置冰箱中,至少可存放30年。10%的葡萄糖对IBV的冻干和冷冻有稳定作用。
IBV对普通消毒剂敏感,如1%来苏儿、1%石炭酸、0.1%高锰酸钾、1%福尔马林及70%酒精等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
五、致病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在呼吸道、肠道、肾脏和输卵管中复制。
感染IBV后5天,同时进行冷应激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会导致气囊炎发生,但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随IBV的毒力不同有差异。鸡毒支原体可加重IBV感染的病情。
IBV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可引起幼鸡死亡,而其中任何一种因子单独感染均无致死性。混合感染的致死性因毒株不同而有差异,从14%到82%不等。这表明不同毒株之间确实存在毒力差异。
IBV对生殖道的致病力也不一样。母源抗体可阻止早期IBV感染时对输卵管的损害。易感染产蛋鸡中,不同毒株引起的致病性差异很大,有的只引起蛋壳色素变化而产蛋率不下降,有的则引起产蛋量下降10%-50%。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