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鸡药|鸭药|河北康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河北康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Hebei Kangli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咨询热线:0311-83098812
  • 饲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交流饲养常识
    肉鸭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舍内环境控制技术
    作者:郗正林、何宗亮    发布于:2021/8/23    文字:[] [] []   阅读: ( )

    肉鸭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是将肉鸭饲养在离地100cm以上高度的网床上,网床下是以稻壳、锯末等为主要原料,且与发酵菌混匀后铺设的发酵床,鸭粪通过网床的格网漏到发酵床上进行微生态发酵处理,实现原位降解粪污的一种肉鸭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肉鸭养殖过程中的粪污难题,减少养殖应激,提高肉鸭成活率,减少药品投入,增加养殖效益,优点不言而喻;但肉鸭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作为兴起的新模式,也有许多技术细节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总结,特别是鸭舍内环境质量控制技术涉及面多,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本文结合生产过程中的体验,对舍内环境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舍内环境控制的灵活性与处置策略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供养殖场户参考。

      

    一、舍内环境调控基本要求和方法

      1、环境温度控制:因肉鸭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1日龄育雏温度保持32℃~34℃,2~7日龄育雏温度28~30℃,8~14日龄育雏温度25~28℃,14日龄后保持舍内温度18~25℃。舍内温度控制应遵循鸭龄从小到大,循序下降的准则,切忌忽高忽低,避免温差过大,育雏前期,可将鸭舍隔断成独立的饲养单元,将雏鸭集中饲养在某个饲养单元,作为育雏区,随着肉鸭日龄的增加,逐渐扩大供暖面积和肉鸭活动空间。如遇高温季节,可通过提高日粮营养浓度,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增加饲喂次数,添加维生素C或复合多维,保证充足的饮用水,降低饲养密度(1周龄饲养密度25~30只/m2,2周龄10~15只/m2,3周龄以后6~8只/m2),增加通风量,注意鸭舍遮阳避光等措施;如遇低温季节,避免贼风侵袭,适当提高热能饲料的比例,增加供暖设施设备,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

      2、环境湿度控制:肉鸭网床发酵床养殖模式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40~65%,舍内的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肉鸭的健康和生长。育雏前期,因雏鸭所需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舍内湿度可保持60~65%,可在发酵床上喷洒适量发酵菌液水剂来保持湿度,湿度过低,会影响雏鸭卵黄的吸收,导致育雏期死淘率高,后期生长不均匀,增加料重比;随着饲养日龄的增加,肉鸭采食、饮水和活动量逐渐增加,舍内湿度也会随之升高,10日龄之后,舍内湿度可保持55~65%,若此时舍内湿度大,容易引起浆膜炎、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3、环境光照控制:肉鸭网床发酵床养殖模式应建立规范的光照制度,光照有助于肉鸭活动,增加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促进骨骼生长,增进食欲,刺激消化系统,有助于新陈代谢。1~3日龄光照时间24h,4~7日龄光照时间23h,8~14日龄光照时间18h,15~21日龄光照时间16h,22~42日龄光照时间12h,光照强度5lux~15lux。

      4、有害气体控制:肉鸭网床发酵床养殖模式的舍内温度高,肉鸭代谢快,粪便分解快,在封闭式的鸭舍内会聚集大量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刺激眼、鼻和呼吸道,严重时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首先要做好舍内适时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其次要从源头控制有害气体产生,及时翻耙发酵床垫料,促进肉鸭粪污与发酵床垫料充分发酵,降解粪污,防止粪污堆积,翻耙机翻耙频率一般从雏鸭饲养至第7日龄翻耙一次,8~20日龄每隔3d~5d翻耙一次,21~30日龄每隔2d~3d翻耙一次,30日龄之后每天翻耙一次,直至肉鸭出栏,翻耙深度30cm以上,翻耙全面;同时需要优化日粮结构或添加益生菌等生物制剂,配制全价日粮,提高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也可利用丝兰提取物、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舍内有害气体,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5、场区环境配套:首先,合理布局场区,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的“三分离一净化”模式,实现场区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其次,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场区杂污,保持舍内及场区周围环境清洁,消杀病原微生物,防止疫病流行传播;最后,场区绿化和噪声消除,在场区道路及隔离带等区域合理种植绿化植物,尽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提供肉鸭舒适安静的饲养环境。

    二、舍内环境控制的灵活性与处置策略

    1、辩证处理饲养密度与发酵床降解力之间的关系

       适宜的饲养密度是提高肉鸭单位养殖面积收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养殖户在肉鸭养殖时常常会最大的限度地提高饲养密度,往往会忽略网床下发酵床的降解处理能力。辩证处理好饲养密度与发酵床降解力之间的关系是肉鸭网床发酵床养殖成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饲养密度与垫料厚度、翻扒次数有明显的关联性,据对30~38日龄肉鸭生产性实践观测(见表1),只要应对得当,同样能取得较好的生产实效。

    表1  饲养密度与垫料状态、舍内环境生产性观测一览表

    2、因时制宜掌握好季节性变化特点与规律

       据晏婷等报道,实际生产测定观察发现季节因素对肉鸭粪便各成分含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肉鸭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粪便产生量分别为338.3 g/天·只、275.9 g/天·只、317.6 g/天·只和327.0 g/天·只,夏季最低,粪便平均含水率为84.6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平均有机质含量为83.38%,表现为冬>春>秋>夏。

    图1  不同季节单只肉鸭日采食量与产粪量变化趋势图

       由图1可知, 粪便产生量和采食量变化趋势一致, 随着日龄的增加均逐渐增加。前20日龄, 各季节间肉鸭采食量和产粪量基本一致, 差异不显著(P采食量=0.721, P产粪量=0.898)。但随着日龄增加, 肉鸭采食量和产粪量受季节影响增大。饲养21日龄后, 冬季采食量增长最快, 春季和秋季采食量增长相对平缓, 夏季采食量增长迟缓, 4个季节间采食量差异极显著(P < 0.01)。粪便产生量夏季随日龄变化与其余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 日产粪量显著低于其余季节; 而春季、秋季、冬季饲养期内随日龄变化产粪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春、夏、秋、冬4个季节饲养期内(37 d)单只肉鸭累积采食量分别为6 742.53 g/只、5 056.45 g/只、5 946.51 g/只、7 518.56 g/只, 夏季最少, 冬季最多; 累积粪便产生量分别为12 178.24 g/只、9 930.78 g/只、11 432.01 g/只、11 770.15 g/只, 即为春季 > 冬季 > 秋季 > 夏季。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肉鸭日均采食量分别为187.3 g/天·只、140.5 g/天·只、165.2 g/天·只和208.8 g/天·只, 日均粪便产生量分别为338.3 g/天·只、275.9 g/天·只、317.6 g/天·只和327.0 g/天·只。虽然夏季采食量和产粪量都是最低, 但夏季粪便产生量为采食量的1.96倍, 高于其他3个季节, 这是由于夏季高温, 肉鸭饮水量大, 粪便含水率高, 所以在相同的采食量下, 粪便产生量会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而春、夏、秋、冬季节单只肉鸭饲养期内日产生的粪便干物质量占日采食干物质量分别为31.0%±5.6%、29.6%±8.3%、31.8%±7.0%和27.8%± 4.8%, 冬季占比最低。因此,肉鸭发酵床网床养殖要注意这种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夏季注重管理发酵床湿度变化状况,避免舍内环境出现高温高湿的情况;冬季注重管理发酵床垫料碳氮比变化状况,适时新加厚加垫料加以调节。

    3、合理选择有窗鸭舍和全封闭式鸭舍类型

       目前,肉鸭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正处于兴起阶段,许多养殖户在选择鸭舍类型上有点犯难,是开放或有窗鸭舍好,还是全封闭式鸭舍好?这在一定层度上取决于养殖户自身的条件和习惯,开放或有窗鸭舍在运行成本上相对比较经济,有窗舍在春秋季节通过自然通风即可调节舍内环境质量,也不受停电需增加发电设施等因素制约,符合小体量经济的养殖户采用;全封闭鸭舍机械化、智能化程度相对较高,环境控制相对精细,肉鸭生产性能可得到充分发挥,但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符合规模化程度高、经济实力强的养殖场户采用。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忌讳的是配备了设施运行中舍不得用,反而造成环境死角,影响肉鸭生长性能的正常发挥。

    4、正确处理发酵床使用的规律与关系

    4.1 适宜碳氮比与垫料选择、续加要求

       发酵床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选择适宜碳氮比的垫料结构,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之比叫做碳氮比。一般禾本科作物的茎秆如水稻秆、玉米秆和杂草的碳氮比都很高,可以达到 60:1~100:1,豆科作物的茎秆的碳氮比都较小,一般碳氮比为 15:1~20:1。碳氮比大的有机物分解较困难或速度很慢。原因是当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同化 5 份碳时约需要同化 1 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细胞体。因为微生物自身的碳氮比大约是5:1,而在同化(吸收利用)1 份碳时需要消耗 4 份有机碳来取得能量,所以微生物吸收利用 1 份氮时需要消耗利用 25 份有机碳。也就是说,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碳氮比为 25:1。如果碳氮比过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慢,应该补充含氮多的畜禽粪便来调节碳氮比;碳氮比过小,垫料的降解消耗过大,粪便的降解作用也不明显。发酵床原料碳氮比是该体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原则上讲,只要碳氮比大于 25:1 的原料 (如杂木屑 491.8:1,玉米秸 53.1:1,麦秸 96.9:1,玉米芯 88.1:1,稻壳65:1,稻草 58.7:1,野草 30.1:1,棉籽壳 27.6∶ 1等)均作为垫料原料;碳氮比小于 25:1 的原料(如禽粪 10:1,猪粪 7:1,麦麸 20.3:1,米糠 19.8:1,啤酒槽 8:1,豆饼 6.76:1,花生饼 7.76:1,菜籽饼 9.8:1等) 均可作为营养辅助原料。

       但实际上只有锯末使用效果最好,相同面积的发酵床上可降解粪便最多。在发酵过程中,原料 C/N 值在不断变化,细菌不断将有机碳素转化为沼气(CH4)和二氧化碳放出,同时将一部分碳素和氮素合成细胞物质,经过这样一轮分解,C/N 值就下降 1 次。因此,发酵间中的 C/N 值总是要比原料低得多,适时补充新的垫料至关重要。

    4.2 PM10 与垫料湿度的相关性

      笔者曾联合南京某区环保部门对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的鸭舍垫料湿度、空气湿度、PM10含量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垫料的湿度越大,PM10 的含量越小;垫料的湿度越小,PM10 的含量越大,PM10浓度与垫料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同时,PM10 质量浓度变化呈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差异表现明显。在不同季节调整好发酵床垫料的湿度,对防止鸭群呼吸道病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对湿度要控制在发酵床可正常运作的范围内,湿度过大会造成死床,当湿度超过 70%时,霉菌会大量繁衍,造成曲霉病的发生。因此,湿度的有效控制是发酵床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表2   发酵床+网床养殖模式鸭舍环境监测因子参数情况

    4.3 氨气与垫料湿度的相关性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为 0.596。氨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湿度、垫料的数量、饲养密度、通风状况等因素。在养殖生产中氨气来源主要是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如粪便、饲料和垫料等因腐烂导致厌氧菌分解而产生的。特别在闷热、潮湿、饲养密度大、垫料反复利用、通风不良等情况下,都会使氨气浓度升高。正常情况下封闭鸭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一般在 3.0~7.6 mg/m3之间,高时可达 60 mg/m3;而我们对发酵床鸭舍氨气浓度的测定结果为 3.1~4.3 mg/m3左右(见表 2),氨气浓度与垫料湿度呈正相关。

    4.4 垫料使用年限与重金属沉积的关系

       为了解发酵床重金属的沉积情况,我们持续3年对2个正常使用的发酵床的鸭舍进行了跟踪监测,定期在每年的 6 月份对发酵床选 10 个采样点进行表层(0~5 ㎝)、中层(5~15 ㎝)、深层(15~30 ㎝)的垫料采样测定,结果见表 3。通过对发酵床+网床鸭舍不同年份垫料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发现,鸭舍发酵床虽然成功解决了养殖场的粪尿污染等问题,但是由于饲料中较高的重金属元素通过粪便排泄到垫料中,不断积累。随着垫料使用年限的增加,垫料中沉积的重金属含量会增高。特别是两年后的发酵床垫料重金属盐沉积有加重趋势。在生产实践中,应适时更新垫料,以保证环境健康和垫料的合理利用周期有机统一。

    表3 发酵床重金属盐沉积情况测定统计(单位:mg/Kg)

    三、几点体会

      1、注重技术的整体性:发酵床+网床肉鸭养殖既不是单纯的发酵床养殖,也不是单纯的网上养殖,如发酵床+网床肉鸭养殖模式中发酵床翻扒的频率,网床消毒的方式方法跟单纯的发酵床与网床均有所不同,因此制定规范的养殖流程,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体现该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标签: 兽药  鸡病  鸭病  腺胃炎  肌胃炎  动物肠道疾病  动物呼吸道疾病  河北康利药业  动物药业  康利药业  河北兽药  石家庄兽药 

    联系我们

    河北康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路8号
    邮编:052165 传真:0311―83098810
    销售热线:0311―83098809/83098818/83098858
    技术咨询:0311―83098812

    0311-83098812

  • 微信指纹识别

  • 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2005-2020 HBKANGLI All Rights Reserved. | 技术支持:先锋商务 | 【先锋数据】提供网络服务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36452号-1 | 公安备案号:13010902000231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