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雏鸡质量和孵化率的因素包括品种和种鸡周龄、鸡群健康和营养、种蛋质量要求、种蛋收集储存和处理、孵化参数、温湿度设定点、蛋表温度、失水和失重、照蛋和打蛋、孵化结果和打蛋分析等。因此为提高孵化成绩, 现代肉种鸡孵化管理中应关注以下问题。
1、监测孵化器温差
定期监测孵化器内部和各个孵化器之间的温差是孵化厅维护保养程序中重要的措施之一。如果孵化器内部温差过大, 表明该机器存在故障或机器操作有误;各个孵化器之间温差过大, 表明有些孵化器校对不准确。
1.1一般原则
测量不同位置2~7d的种蛋的蛋表温度以监测内部温差, 每次用相同的方法、同样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校验确保准确;要检验的孵化器应完全装满种蛋, 多阶段孵化器应均衡上孵;入孵或落盘24h后才能测量温度;监测次数取决于发现问题的几率, 几率越多越需多监测;至少每3个月检查1次, 若超过10%以上的机器发现问题则应增加次数。
1.2 检测步骤
孵化器运转过程中, 可用热敏耳温计检测蛋壳表面温度简单方便;在难以接触到不同位置种蛋时, 可用带外接探头的数据记录仪检测蛋表温度;使用手电筒在孵化蛋盘中间位置找出1枚无精蛋, 在种蛋最大圈位置检测蛋表温度。
监测孵化器温差的最佳位置取决于其型号, 应覆盖所有区域, 小容量的应监测4个位置;大容量并带有多个控制区域的孵化器, 每个区域至少监测2个位置。在单阶段箱式孵化器内, 应监测入孵2~7d种蛋的蛋表温度。
1.3 结果分析
如果孵化器某位置的温度超过可接受范围, 应对孵化器进行彻底检查保养, 孵化器之间存在差异则应重新校对孵化器。经过维修和校对后, 重新监测蛋表温度, 确保所有位置的温度都在正常范围内。将所有的维修工作和结果记录在案备查。
1.4可导致孵化器温差的维修保养问题
加湿喷头喷洒种蛋和地面或堵塞、温湿度探头出现偏差、风扇转速不正确、水冷却和加热电磁阀卡住或不闭合、加热管不工作、进入孵化器的冷空气过量、风门工作不正常等。
2、检查翻蛋
正确翻蛋是保证胚胎发育的必要条件, 也有助于引导和调节孵化器内部的空气流动以避免出现高温, 种蛋在孵化0~15d都需翻蛋, 如不翻蛋或翻蛋角度不足, 胚胎死亡率会上升同时孵化率会下降。
2.1翻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翻蛋频率和角度应达标, 必须每小时翻蛋1次, 孵化期间每天每台孵化器至少应检查三次;翻蛋角度可能会出现漂移, 应定期测量并记录翻蛋角度, 每次翻蛋角度相对于水平线38~45°, 低于38℃孵化率会出现下降;使用翻蛋角度测量器即量角器专门测量翻蛋角度, 小于38℃需立即采取措施。翻蛋应平稳, 胚胎中微细的血管很容易因摇晃或震动而破裂。若孵化前7d翻蛋不足, 胚胎早期、晚期死亡会增加, 胎位不正尤其是胎位不正Ⅱ型 (头在种蛋小头端) 的比例增加, 蛋清吸收不良造成雏鸡羽毛粘连。
2.2不翻蛋的可能原因
如连续的目测检查没有看到蛋盘任何位置的变化, 应立即检查翻蛋机械部件是否正常, 如依旧没翻蛋, 则可能是蛋车未正确与翻蛋机械部件连接、蛋车车轮磨损导致与翻蛋机械部件错位、翻蛋传感器失效、软件故障或程序错误、翻蛋装置中无动力或气压、翻蛋装置自身错误等, 应立即进行解决。
2.3翻蛋角度不正确的可能原因
翻蛋角度小于38°, 可能是转动杆弯曲、翻蛋机械部件磨损或变形、驱动翻蛋组件的压缩空气的气压偏低、改装机械时未给正确翻蛋角度预留足够空间等, 对这些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处理。
3、房间静压
房间压力是指房间自身与参照点的压力差, 如测得房间压力是正5Pa (0.02英寸水柱) , 同时参照点是室外, 表明房间的空气压力比大气高5Pa。如果房间密闭良好, 向房间供给的空气量比孵化器或其它排放系统的排出量多, 房间内的压力就显示正压。孵化器的设计工作环境需要有一定的进气与排气压力差, 太高或太低会影响孵化器内的气流, 进而影响孵化器的生产性能, 危害胚胎发育。大部分孵化厅在各个房间均存在微小的压力梯度, 防止脏区 (雏鸡间和冲洗间) 的空气流入净区 (蛋库和孵化器) 。测量房间压力的最常用单位是帕斯卡 (Pa) 或英寸水柱 (WC) , 2.5Pa相当于0.01英寸水柱。测量压力的仪器有多种类型如浮球式、表盘式、数字压力计等。购买压力计之前应确认孵化器适用的压力范围, 如房间只需5Pa, 不要使用压力范围太大如0~60Pa的压力计, 以免造成太大的误差。
3.1 参考点的选择
测量房间压力需要把外界大气压力当作参照点, 也可以把孵化厅的顶棚或走廊当做参考点或直接与外界连接测量, 但应确认其与外界的大气压力一样。外界参照点要与自然风隔绝, 测量点的孔洞应尽量小, 防止塑胶管周围出现任何气流, 若通过门缝或窗缝测量, 塑胶管周围的开口处应尽量小, 确保测量过程中不要挤压或挤瘪塑胶管, 手握压力计时应保持垂直。
3.2测量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应对
如压力读数有些波动或不稳定应检查参照点开口处的防风罩;将作为参照点的房间内的排风扇关闭, 同时检查房间与外界压力是否相同;确保压力计的塑胶管通过测量孔时未被堵塞。如房间压力未达到预定目标应检查参照点是否正确;进风口和过滤网有无堵塞或太脏;检查风扇转速, 风扇皮带和扇叶是否正常 (弯曲或损坏的扇叶会限制风机效率) ;检查风门是否运作正常;检查空气处理系统的过滤网和风扇的设定等。
4、提高长期储存种蛋的孵化率
孵化率随蛋龄增加而下降, 胚胎早期死亡率更高, 存活的胚胎往往发育缓慢, 出雏也慢;由于出雏推迟, 检雏时有些雏鸡可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雏鸡入舍后其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长期存蛋期间利用短时孵化可提高孵化率 (SPIDES, 简称SS) 。实施SS能够挽回60%以上在正常存蛋过程中损失的孵化率, 且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当种蛋未实施SS时, 正常的存蛋推荐条件依然可行, 实施的有利影响还包括减少胚胎早期死亡的数量, 缩短孵化时间;孵化器内有不同蛋龄的种蛋时, 有利于控制检雏时间, 避免造成雏鸡脱水和热应激问题。种蛋储存最短时间7d都能得到孵化率的改善。蛋表温度需达到32~38℃, SS才能有效果。据孵化器的类型及种蛋上孵率, 达到32℃的时间范围为2~8h。加热达到32℃以上的时间长短不会对SS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 加热速度的快或慢均有效。
4.1实施加热的次数取决于存蛋时间的长短
第一次实施加热需要在孵化率即将开始下降前执行, 大约存蛋5d左右。如果种蛋每隔5~6d重复加热1次, 可获得最佳效果。对存蛋时间不到5~6d的种蛋进行加热也不会对种蛋造成伤害。种蛋保持在32℃以上的时间也包含冷却阶段的一段时间, 蛋表温度在32℃以上的时间越短SS效果最佳。如进行多次加热, 取得最好效果的方案是蛋表温度高于32℃的累积时间 (即每次加热高于32℃的平均时间乘以加热次数) 小于或等于12h。一旦蛋表温度高于32℃的总长时间超过28~29h, 孵化率因实施SS反而不会有任何提高。
4.2操作程序
将种蛋放入孵化蛋盘并放在蛋车上, 塑料蛋盘和纸蛋托不适合。使用多阶段孵化器时, 温度低的种蛋数量不可超过其加热装置的最大承载量。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使其蛋表温度达到32℃, 在存蛋4~5d实施第一次加热, 并根据需要每隔5~6d重复该操作 (表1) 。种蛋必须加热至蛋表温度至少达到32℃, 一旦种蛋达到32℃, 必须尽可能快速且均匀地冷却回到蛋库温度。使用箱体孵化机, 孵化器的预温程序可先将种蛋冷却至24℃, 然后再将种蛋移回蛋库;使用多阶段孵化器的孵化厅, 最好直接将种蛋从孵化器送回至蛋库, 将这些种蛋放置于距离其它种蛋较远的地方。如果SS用于日常工作程序, 应当将现有蛋库进行分隔, 这样经SS处理后的种蛋就有专门的冷却空间。如果SS完全没有改进任何孵化率或没有挽回60%~70%的孵化率损失, 请参考下列可能因素 (表2) 查找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5、检查雏鸡是否舒适
雏鸡出壳后, 本身不会调节自身的体温, 存放区域的正确温度取决于风速和湿度, 温度不当会导致日后生产性能不佳。若温度太热或太冷, 雏鸡会受应激, 消耗更多的能量, 太热雏鸡会喘气并导致迅速脱水。使用医用耳温仪测量雏鸡肛门温度判断雏鸡是否舒适。肛门温度与实际体内温度高度相关, 虽然他比体内温度往往要低0.6℃, 最舒适的肛门温度为39.4~40.5℃, 监测雏鸡行为, 其会用特定行为来帮助控制体温 (表3) 。温度低于39.4℃, 雏鸡开始扎堆且腿和爪偏凉;高于40.5℃, 会张嘴喘息;适宜时很安静并均匀分布于盒内。在出雏器、雏鸡存放间、运输车内和育雏的第1~2d检查肛门温度。取样应涵盖全部存储区域, 从雏鸡车上、中、下的鸡盒中取样特别注意能够观察到雏鸡张嘴喘气或扎堆的区域、鸡盒周边风速较大的区域、靠近墙体或门口的区域。在每一个取样位置取5只雏鸡进行测量并记录, 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表3) , 但注意不能测量肛门潮湿或肮脏的雏鸡;如雏鸡正在扎堆, 切勿选择位于中心位置的雏鸡;如测量需将雏鸡从存放处取出才能进行, 比如出雏器中的雏鸡, 雏鸡肛温测量必须在10min内完成。
6、孵化厅1日龄羽毛鉴别
羽毛鉴别与翻肛鉴别相比, 人员培训时间短, 速度快, 雏鸡出现损伤或感染的风险较低, 成本较低。如果雏鸡主羽比覆羽长则是母鸡, 一样长或主羽比覆羽短则是公鸡。为保证鉴别的准确率, 应配备鉴别台且必须在稳定明亮的光源下操作。通常公母比例大约是52:48, 母鸡48%, 公鸡52%, 如偏离应采取措施。速度和准确率会根据雏鸡从出雏器里检出的时间而有差别, 检雏太早太嫩则鉴别困难。如果在产的种鸡群的鉴别错误一直没被挑出, 说明该种鸡群会产出一定比例的无法进行羽毛鉴别的雏鸡, 后代的羽毛鉴别率也相对较低, 公母比例也和52:48有所不同。随每批种鸡开始产蛋, 都应对羽毛鉴别后雏鸡的公母比例再进行复查, 以便及早要求种鸡场找到并淘汰鉴别误差的种鸡。
7、小结
优良的雏鸡质量在养殖场的表现优良, 如第一周死淘低、饲料转化率好、屠宰厂残次品少;优良的雏鸡大小均匀且出雏窗口小、活跃且无缺陷、机警且反应灵敏、脐部完全愈合、不脱水。相对干净的蛋壳表明捡雏时间正确, 胎粪污染的蛋壳表明捡雏过晚;雏鸡翅膀的羽毛如果末端羽刃可见, 则表明雏鸡在出雏器内停留时间较长。取得优良的雏鸡质量, 来自于了解从种鸡场开始到孵化场正确孵化的所有信息的结果, 包括品种、鸡群年龄、种蛋大小、适应过程中的降温、适当处理种蛋包括大头向上以及在种鸡场和孵化场正确的储存温度和湿度、为缩短出雏窗口和雏鸡更加均匀进行预温、适应于种蛋的正确孵化参数等,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
联系我们
微信指纹识别
微信公众号